(报告出品方/作者:东莞证券,魏红梅)
1、康复医疗行业蓬勃发展
1.1我国康复行业发展历程
康复的定义与意义。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有效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或重建身心障碍者的受损功能和活动能力,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康复所针对的不仅是人体生理疾病的功能性治愈,更加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能力上及经济能力上的全面生存权利恢复,是能够帮助身心功能障碍者重建人生的一种过程。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康复医学有三项基本原则,包括功能锻炼、全面康复和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康复预防、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预防首先是要预防残疾的发生,保护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各种能力。康复功能评定是指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病、伤、残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客观、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并对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康复治疗是为帮助患者获得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获得躯体、精神和社会功能的一个主动的、动态的过程。康复治疗技术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
我国康复医疗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解放至年):解放前,我国几乎没有康复医学的相关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对伤病的治疗和养护需求增加,我国康复医学相关研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渐开展。
起步阶段(-年):年,国家卫生部开始试办康复医疗中心。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建议增设康复医学课程。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正式起步。
提升阶段(年-年):年,卫医院必须建立康复医学科。年,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推动康复医学队伍建设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助力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八五”期间,全国多地开展康复机构建设项目,但整体市场规模较小。年后,康复行业建设在全国铺开,20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康复服务机构,实施康复服务与重点项目相结合,扩大康复服务面,整体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发展阶段(年至今):年汶川地震,产生大规模伤员,康复需求激增,引发国家和群众对康复医疗的重视。年卫生部发布《医院基本标准(年版)》,年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印发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医院、康复医疗中心和护理中心的建设逐渐标准化、规范化。年,康复医疗相关政策再次加码,《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进一步扩大康复医疗试点范围,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1.2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根据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发布的《国内外康复分级诊疗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康复分级诊疗根据疾病分期分别以急性期早期康复、稳定期综合康复、恢复期基本康复为主。医院康复科进行急性期康复治疗,医院医院承担稳定期康复治疗,社区康复中心(门诊)等机构完成恢复期和维持期的康复治疗,各级康复机构之间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相对完善,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康复分级诊疗体系发展历史悠久,提倡早期介入、床边康复,建立相应的临床康复指南及路径,设立明确的转诊条件,通过对患者身体功能进行详细评估,实现分级别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英国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医院进行首诊、政府购医院(住院康复)、社区康复三级模式,在三级机构之间构建以功能评价为依据的康复流程,进而形成上下互联互通的康复医疗联合体。美国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医院首诊,患者病程过渡至非急性期后,根据评估结果转入相应医疗机构,并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康复机构,最后再进入社区康复阶段。德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区域性为特点,区域内标准配置有四级医疗机构,就诊流程为:医院门诊首诊,达到转诊标准后,通过医院住院治疗,然后再进入康复机构进行后期康复治疗,护理机构负责老年与残疾患者的护理工作。
我国康复医学科起步较晚,康复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正在不断完善。年,我国卫健委指出康复医疗体系需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但受到国内长期以来的就医习惯以及配套政策仍需完善等现实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康复分级诊疗处于摸索阶段。根据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的《国内外康复分级诊疗模式的现状与发展》,我国康复医疗资源不足,各地配置不均衡,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医院及康复医疗机构的定位及双向转诊关系需要继续改善,康复医疗进一步进行信息化建设,推动康复分级诊疗持续发展。
1.3康复医疗产业链
康复医疗产业链。康复医疗产业链上游为康复医疗药物和康复医疗器械生产商。其中,康复药物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康复治疗通常会配合使用一些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中药或用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以消炎、消肿,便利功能锻炼。康复医疗器械指在康复医疗中用于康复评定、训练与治疗、有效改善或恢复患者功能的医疗设备,常见的有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椅、康复机器人等。康复医疗产业链中游为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以及部分出售康复药物和器械的零售药房等机构。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心肺康复、骨关节康复、听力视力康复等多种康复服务;常见的康复医疗机构为医院(医院)、医院康复科、康复门诊/诊所、康复医疗院,以及病残护理院等准康复医疗机构。康复医疗产业链下游为有康复治疗需求的人群。康复医疗的患者基数庞大,包括术后患者、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群体等。
2、康复医疗需求巨大,多因素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2.1康复医疗行业需求广阔
我国康复需求广阔。康复医疗行业终端受益者主要涵盖了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残疾人、术后功能障碍者、产后功能障碍者、重疾人群等群体,潜在康复需求巨大。根据《柳叶刀》发表的关于康复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估计全世界约24.1亿人可能在患病或受伤期间受益于康复治疗。这些需求的增长主要是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结果,也有某些健康问题流行率增加的因素。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康复需求最大,康复需求人数高达4.6亿人,其次是印度(4.11亿)、美国(1.49亿)、印度尼西亚(7,万)和巴西(7,万)。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老年人群体和残疾人群体是我国主要康复服务对象,年二者合计占康复群体总量的比重达到71.5%。
(1)养老市场
我国老龄化逐渐加深,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根据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7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3.50%,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逐渐加深。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并保持持续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64亿人,比年增加约7,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1亿人,较年增加6,万人。援引翔宇医疗招股说明书数据,在假设生育意愿与生育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可能达到25%。
人口老龄化将推高老年康复服务需求,带动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蓬勃发展。随着医疗不断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将继续加深,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失能老人群体持续扩大,日常专业康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康复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影响,老年人康复需求将成为国内康复行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推动康复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2)残障市场
残疾人群体中,有大部分人的康复需求未得到满足。近年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年我国有1,.7万的持证残疾人及残疾儿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较年增加万人。其中,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6万、听力残疾人81.6万、言语残疾人5.1万、肢体残疾人.8万、智力残疾人86.4万、精神残疾人.4万、多重残疾人54.7万。虽然国家在持续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但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残疾人依然属于少数。根据中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样本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总人数约8,万,其中肢体残疾2,万人、多重残疾人1,万人。由此推算,目前我国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数量占比不到13%,还有超过7,万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未得到满足。
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残疾人康复保健服务,进一步推动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实施精准康复。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国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年12月,中国残联、民政部、卫健委联合印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标准》,提出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体系。
年,中国残联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年,民政部、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联合制定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健康规范发展。截止年末,全国共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0,个,其中残联系统康复机构2,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29.5万人,包括管理人员3.1万人,业务人员21.3万人,其他人员5.1万人。我国政府从多方面调配资源,提高高质量且可负担的康复保健服务的获得性,积极维护残疾人健康,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推动整体康复医疗规模的壮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慢性病患者市场
慢性病也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是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医疗费用昂贵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慢性病依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病质慢性病,以及精神类疾病等其他慢性病。
我国慢性病患者群体庞大,推进康复治疗刻不容缓。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不断变化,我国慢性病群体数量逐渐增加,并出现年轻化和普遍化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在疾病期导致死亡的数量减少,慢性病、交通、工伤事故等原因导致的暂时性功能障碍群体数量巨大。
我国体检人群罹患的主要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病(55.89‰)、糖尿病(24.71‰)、血脂异常(15.79‰)、脂肪肝(11.64‰)和慢性胃炎或胃溃疡(8.26‰)。《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提及,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比重高达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比重高达70%。根据翔宇医疗招股说明书,医院的康复资源覆盖范围较小,未能满足市场的康复需求,尤其是对因患有各种慢性病而导致暂时性功能障碍人群的康复需求不够重视,造成近八成需要康复的人群得不到康复治疗。因此,加强慢性病康复治疗迫在眉睫,更要注重慢性病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
(4)加速康复外科市场
康复治疗对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受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重治疗、轻康复,对术后康复不够重视。诚然,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以骨科为例,骨科康复可以分为骨科疾病及创伤保守治疗中的康复和骨科围手术期康复。而骨科围手术期康复更能体现康复的价值,《外科学》中也明确写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对于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择期或限期手术而言,骨科康复不仅包括术后的各种康复训练,术前的康复介入对术后的整体功能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手术期开展的康复需求不断提升,加速康复外科市场潜力可观。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一系列重要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的整合,其核心是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各种已被证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使患者从手术创伤中快速恢复。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手术人次高达6,.74万人。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将于-年在全国范围医院开展加速康复外科试点。
(5)产后康复市场
现代女性对产后康复愈发重视。中国女性的很多疾病是因产后恢复不良引起各种亚健康障碍,如乳腺炎、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病、子宫肌瘤等,对一生的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健康审美观念的转变,现代女性对产后康复的需求提升。产后康复包括健康体质调理和心理辅导恢复,帮助产后女性消除产后抑郁、减轻产后疼痛、进行骨盆矫正和腹直肌功能改善等。
我国月子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后康复市场需求广阔。由于月子中心专业性不断增强,被接受程度不断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根据FrostSullivan,-年,我国月子中心行业市场规模从46.2亿元上升至92.5亿元,CAGR为19.0%,预计在年将达到.8亿元。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将带动产后康复相关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增加,也反映出产后康复市场需求的刚性。年,我国三孩政策落地,将进一步推动产后康复市场的发展。
2.2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增强
国内经济稳步发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年,我国GDP从48.79万亿元增长至.60万亿元,CAGR为8.49%;同期,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元增长至32,元,CAGR为9.22%。国家经济发展向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支付能力增强,支付负担降低,居民消费意愿逐步提升,为康复医疗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国卫生费用逐年增长,居民医疗意识稳步增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从24,.91亿元上升至72,.00亿元,CAGR为12.83%;同期,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从1,.52元上升至5,.34元,CAGR为18.80%。
我国人均康复支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毕马威,年我国康复医疗总收入大约为75亿美元,不及美国的一半;年我国人均康复医疗费用约5.5美元,而美国人均康复医疗费用达到54美元,约为我国的10倍。随着我国居民康复意识增强,对康复医疗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提升,我国康复医疗费用的增长潜力巨大。
2.3康复行业政策频出,获国家大力支持
国家陆续出台康复医疗相关政策,助力康复产业加速发展。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要达到80%。年3月,卫计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要求逐步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加专业康复护理机构。年11月,《关于印发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出台,国家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机构、护理机构,打通专业康复医疗服务、临床护理服务向社区和居家康复、护理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年1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工作方案(—年)》,在具有相关专科的三级医院和专科院,首先选择骨科开展康复外科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专科及病种范围。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这是首个国家层面的医疗装备领域产业发展规划;文件提及,保健康复装备将作为“十四五”时期国家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之一。
国家政策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年将开展15个省份的康复医疗试点工作。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力争到年,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到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同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印发了《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下面简称《试点方案》)。
这是对《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后的进一步落实推进,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试点方案中》明确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15个省份作为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地区。试点时间为年1月-12月。试点任务包括: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加强康复医疗学科能力建设、加强康复医疗专业人员培养培训、创新开展康复医疗多学科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居家康复医疗服务发展、积极推进康复医疗与其他服务的融合发展、探索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价格和支付机制。试点省市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全国康复医疗服务快速发展。
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推动患者康复医疗需求释放。人社部等部门于0年联合发布《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将9项以残疾人为主的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医保。年,人社部等联合发布《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将康复医疗领域医保支付项目从原先的9项增加到29项,覆盖人群从残疾人为主扩大到老年人、儿童等各类患者人群,报销项目从物理治疗延伸至各项治疗性项目和康复评定项目,将有效推动患者的康复医疗需求释放,加速康复服务和康复器械的市场容量扩张。
2.4供给端持续改善,但仍有巨大缺口
我国医院数量持续增加,民营机构为主要驱动力。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0-年,我国医院数量从家增加至家,CAGR为10.68%。其中,公立医院数量增长乏力,十年间仅净新增10余家;而非公立医院则成为医院数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年我国非公立医院数量家,是0年的4.86倍。从占比来看,目前我国非公立医院数量在整体医院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三,是医院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卫生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床位数量逐年增长,但仍有较大缺口。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年,我国卫生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从16.18万张上升至30.04万张,CAGR为13.17%。虽然我国康复床位供给量在增长,但仍未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康复医疗服务人员数量逐年增长,但缺口依然明显。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年,我国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从0.81万人增加至1.64万人,执业医师数量从0.70万人增加至1.42万人,期间年复合增速均超过15%。除康复医师外,康复治疗师也扮演着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根据原卫生部印发的《医院基本标准(版)》,明确我国三级(二级)医院建设最低标准为每床至少配备医师0.2名(0.15名),每床至少配备康复治疗师0.4名(0.3名)。若以此标准推算,年中国医院医师数量至少应为4.5-6万名,康复治疗师数量至少应为9-12万名;而年我国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仅1.64万人,执业医师仅1.42万人,仍有较大缺口。根据年出台的《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力争到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在我国人口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大致推算出年我国康复医师数量应超过8.4万名,康复治疗师数量应超过14万名。
2.5康复医疗需求持续释放,推动行业成长
我国康复医疗服务诊疗和出院人次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学科门急诊人次从2,万人次上升至5,万人次,CAGR为9.94%;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学科出院人数从96万人增加至万人,CAGR为20.26%。年,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学科的经营受新冠疫情影响,导致当年的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同比有所下滑。
多因素推动下,我国康复医疗行业将加速发展,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广阔。毕马威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康复医学科诊疗人次将以超过历史水平的速度进行增长。一方面,老龄化加深、慢性病群体扩大、残疾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