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降血压降到多少就合适?只要把血压降下来就可以了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高于/90mmHg,因此高血压的治疗首先要达到的降压目标即是小于/90mmHg,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可以在此基础上略做调整,比如:正常理想血压是小于/80mmHg,研究发现:处于此血压状态不会对血管造成损害,而高于此值时即会有血管微损伤的发生,因此年轻人可力争将血压向此目标控制;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各项功能退化,大多存在动脉硬化,血压控制在高血压诊断标准以下即可;对于80岁的高龄老人来说,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主要是对收缩压做要求,比如控制在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下调;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的患者,最好将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等等。事实上,高血压的控制并非只是把血压降下来这一个目标,还有两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更为重要:避免血压的波动玩过过山车的人会有感觉,快速的上上下下会让人头晕,是由于脑血管不断充血与缺血之故,血压如果在全天忽高忽低,就与此类似不断冲击血管,这种忽大忽小的冲击对血管的损害更大,比单纯的高血压更危险,所以高血压的人要避免情绪的波动、不要做需要屏气用力的劳动、饮食要清淡少盐避免餐后血压快速升高、合理安排服用降压药的时间等等。注意全天血压变化规律正常血压在24小时内有两个高峰一个低谷,早晨6:00-10:00血压处于全天最高峰,下午16:00-18:00出现第二个高峰,到了夜间处于全天最低点,与白天最高血压相差10-20mmHg,如果画出全天血压曲线呈现一把勺子的形状,称为勺型血压。如果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曲线没有低谷,即白天与晚上血压相近,即便都低于/90mmHg,称为反勺型血压,对血管的损害也会比单纯的高血压大;或者低谷过低,夜间与白天血压相差过大,称为深勺型血压,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病发生非常危险的因素。由此可见,把血压降下来是必须的,但在降下来的同时确保全天血压的平稳并符合昼夜变化规律更为重要,因为这两个细节是独立于高血压之外,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引发心脑血管病发生更为危险的因素,需要引起高血压患者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