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世界都头疼医改为何健康中国能独辟蹊径 [复制链接]

1#

7月15日,“健康中国行动”路线图,以及纳入地方政绩考核等词汇刷屏。

“健康中国战略”并非最新提出,然而此次《健康中国行动(—年)》等相关文件出台,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在这里需要划的重点是“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句话如果从资本市场角度去解读的话不难理解,这意味着未来国家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领域的投入,将有可能会超过疾病治疗领域的投入。中国自古就有“治病不如防病”的说法,因此“健康中国行动”的战略目标,无疑是在往独具中国特色的大健康理念发展。

在专家们看来,纯粹的疾病治疗领域或许会成为一个无底洞,不断消耗国民财富。美国医疗支出高投入就是很好的证明。今年5月份,惠誉旗下研究机构FitchSolutionsMacro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年美国药品支出预计将增长2.5%,达到亿美元以上,推动整体医疗支出超过3.3万亿美元。惠誉预测,年美国药品支出将达到亿美元,占4.3万亿美元医疗支出总额的9.7%。

中国要不要追随美国医疗高支出高投入的模式?一直以来,医疗界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如今高层继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战略,并将健康治理纳入官员的政绩考核,未来居民健康指数将会像GDP一样被官员们得以重视。

将整个医疗健康体系的投入前置,对疾病治疗进行医保控费,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予以大力投入,这在全球各个国家的卫生体系当中,应该是最大规模的尝试。如果这一模式能够成功,未来疾病治疗这个无限消耗国民财富的无底洞,将能够真正被堵住。“健康中国”模式,或许能够成为世界卫生体系的引领者。

高速发展带来中国人健康堪忧

纵观中美,两国之间的疾病差别非常巨大,美国作为超级发达国家,其疾病谱跟中国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昨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精神卫生、职业健康、地方病等方面问题不容忽视。

去年,一家名为光华博斯特的营销咨询机构,发布了一篇名为《健康大数据不容乐观》的报告,迄今为止在网上还能够不断刷屏,同时也作为各大健康类文章引据的来源,该咨询机构也声称其数据来源于权威官方报告的统计集合。目前,其中的数据尚未有权威人士进行反驳,姑且认为其数据真实有效。

该报告统计,70%中国人有过劳死危险,76%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慢性病死亡率占86%,中年死亡原因中22%是心脑血管疾病。

全国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加起来接近4亿人,每10秒就有1个人患癌症,每30秒就有一个人患糖尿病,每30秒,就至少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疾病年轻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4岁,在全球排名第83位。心脑血管病、癌症、帕金森是影响中国人寿命的三大杀手,并且疾病年轻化的趋势明显,我国主流城市白领的亚健康比例高达76%。70后、80后日益成为癌症的青睐对象,一项保险行业索赔数据显示,重大疾病的平均索赔年龄为42岁!

在去年12月15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家庭健康大会上,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家庭健康专委会发布了《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年,61岁以上患者比例较年增加20.5%。常见的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高血压几乎是每个老年人患者都可能存在的疾病。相关数据显示,年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高达3.3亿,常见于40岁至50岁人群,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甚至20多岁的年轻人都可能患有高血压。全国每年死亡人数超过万,存活的患者约万~万,其中75%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在中国,因肝炎一项疾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3亿元,而因疾病导致的生产力丧失,在—年间给中国造成了5亿美元的损失。

当前,中国肥胖人口将达到3.25亿,几乎要达到美国全国人口数量。更可怕的是,未来20年还会增长一倍,达到6.5亿人。当前中小学生肥胖的检出率已经高达19.5%,还有更多的青少年在往肥胖的方向发展中。

所以中央对我国疾病形成的判断是:当下国民面临的各种疾病总体上是国家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代价,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治病要治根,如果不从源头上杜绝疾病发展的根源,再大的医疗支出投入,只能是去填补窟窿,而无法做到真正保障居民健康。

因此,《意见》提出,到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到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具体来看,根据《“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到年,我国人均寿命的全国目标值为77.7岁(年基期水平为76.7岁),婴儿死亡率小于等于7.5‰(年基期数据为6.8‰),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小于等于15.9%(年基期水平为18.5%)。

中国无法达到美国医疗支出水平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的现实,使得任何在医疗领域的高投入落实到每个人头上,都难以达到美国的人均水平,所以效仿美国模式可能会让国家陷入医疗困境。。

根据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精算师办公室(CMS)在健康杂志上发表的一份最新报告,预计年美国将在医疗保健方面花费5.96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4%。从年到年,美国的医疗支出预计将以每年5.5%的速度增长。

然而,与中国相比,美国的医疗投入并没有在健康预期上换来同样的回报。

从年开始,中国婴儿呱呱坠地时,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超过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婴儿(68.5岁)。这一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

健康预期寿命(Healthylifeexpectancyatbirth)是基于现在人口的死亡率和普遍的健康状况,估算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是监测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在年,中国男性已超过美国男性。在年,中国男性的健康预期寿命为68.0年,美国男性为66.9年。

取得这个成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我们与美国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值有很大的差距:

年,美国医疗卫生人均支出美元,为中国(美元)的35倍。十五年来,美国持续在医疗卫生方面加强投入,而中国稳健缓慢增长。到年,美国医疗卫生人均支出猛增至美元,是中国(美元)的12.5倍。

年,医疗健康行业占美国GDP的18%,当年美国健康医疗支出高达3.3万亿美金,是名副其实的美国第一大行业。MillimanMedicalIndex的数据显示,美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医疗费用每年平均增加0美金,在年已达到美金,预计到年,人均医疗支出将达到1万美金。

换一句话说,中国如果完全按照美国的医疗模式去推进,实现1万美元的人均医疗支出,中国应当拿出14万亿美元的投入,年中国GDP换算成美元为13.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要达到美国的医疗支出水平,中国一年里不吃不喝,其他所有行业的贡献全部拿来用于医疗支出,尚且有几千亿美元的不足。

当然,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上升趋势还将持续。年,原卫生部组织研究发布的《“健康中国”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年,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6.5%-7.0%。

国家卫健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