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有三个特质:常见、多发、难以治愈。有数据统计,全国约有1.3亿人患高血压病。高血压可以引发心、脑、肾等器官损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但近年已趋向青年人群发展。病至晚期,危害人体功能至广,迄今尚少根治方法。
究其原因,多与病之早期失治于病微有关。
我下面就自己对高血压病的读书和实践数据,与各位做一分享,以期得知,中医辨证施治大道至简的端倪。
凡事愈精,必于至简。然能执简驭繁,则可生无穷妙义。我曾总结先后跟随的9位名老中医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例,经统计,有31个证分型。用求同存异的方法进行归类,以阴虚阳亢(肝阳上亢命名居首位)、肝火上炎、痰浊上扰、气血两虚、血瘀阻窍、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更年期)、阴阳两虚等8种证型较为集中。
在此,要说明的是各家都有可靠数据支持,证明其疗效的确切。然而尽管其疗效可信,但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还是有似镜中花、水中月般的难于捕捉。
为此,我反复温习了施今墨、祝谌予两代先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规律探索。
施老治疗高血压主要将其分为虚实两型,凡积热生火、热迫血逆、腑实便结者,属实性高血压,施老常用龙胆泻胆汤、三*石膏汤等苦寒直折,清泻肝火。如肝肾阴虚、下虚上盛、阴不敛阳者,属虚性高血压,治宜左归饮、杞菊地*汤、四石汤(灵磁石、紫石英、代赭石、石蟹)等上病下治,滋阴潜阳。
祝老在继承施老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高血压是本虚标实证,在本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肾阴亏损、水不涵木为主,在标以气火上逆、火盛风动或肝阳化风为主。
初期病在肝肾,阴虚阳亢,日久则气病延血,阴损及阳,发展为气血瘀阻、阴阳两虚、多脏器受损之晚期高血压。而且高血压在发展过程中,常有夹痰夹瘀之变。临床常见有言语不利、喉中痰多、心区闷痛、肢麻指痛、活动不遂、舌黯苔腻等心脑血管疾病表现。
因此,总结施祝二老经验,高血压病,就其病因而言,尽管病情千变万化,千人千症,但概而言之,无非虚、实、虚实夹杂三端。治法只需一个,“通降”二字为其核心。
这样分类,既可以对本病的识别和治法掌握其规律,灵活化裁效方亦可一目了然,顺手而得。
点击阅读原文
在线预约薛院长门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