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新的高血压指南ISH,有哪些变 [复制链接]

1#

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病。据统计,目前全球高血压的患者已经超过10亿人,而我国的高血压人群也已有3亿左右,每年新增高血压的病例达万,并且还有一些人群属于隐性高血压:已经患有高血压,但是自己并不知道。

目前,高血压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最重要的因素!全球范围内适用的《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较,有哪些改动呢?高血压治疗总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点:①高血压人群必须降压:对于高血压人群,一旦确诊为高血压,需要立即进行降压,长期降压,能够长期获益,将血压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可以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②尽可能的平稳降压: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讲,保持血压平稳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的长效制剂,以很好的控制晨峰血压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③联合用药:对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一种降压药物可能不能使其血压在正常的范围内,这时需要使用两种机制不同的血压进行联合用药,也可以使用复方制剂进行降压,比如缬沙坦氨氯地平等。④个体化用药: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发病机制也不太一样,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最终的目的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1

诊断更严谨

解读

连续2-3次测量诊室血压≥/90mmHg以上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其诊断标准与我国、ESC与JSH的指南相同,但未遵循AHA指南中≥/80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理由是基于扩大高血压诊断人群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恐慌与治疗。

同时,指南还强调如果条件允许,不能只靠一次血压测量,最好1-4周内进行2-3次随访。这样就使高血压诊断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更好的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便于临床应用。

2

不同场景,诊断标准略有不同

解读

之所以分这么多场景的诊断标准,是对不同生活水平人群而制定的不同级别的血压测量方式,对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有条件的话能够进行诊室外的血压测量,可能会减少单纯只靠诊室测量带来的误诊误治,并对加强高血压的精细化管理和随访、更新对高血压的认识理念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

3

高血压分级从3级变为2级

新版指南高血压分级去掉了/mmHg以上为3级高血压的分级,只保留了两级如下:

正常血压为:/85mmHg以下;

正常高值为:(-)/(85-89)mmHg;

1级高血压为:(-)/(90-99)mmHg;

2级高血压为:/mmHg以上。

解读

更加简洁和便于操作,虽然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高血压指南分类,但是这一更加简单的分级划分也体现出新指南制定的核心观念是便于管理和推广,特别是对简化高血压的风险分层进行了铺垫,从而指导不同层次的医生进行高血压人群的划分和危险分层,以进一步降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复杂性。

4

不同年龄降压目标不同

新指南指出:尽可能在3个月内达到降压目标,但不同年龄段,降压的目标值有所不同:

基本目标--血压至少降低20/10mmHg,最好是</90mmHg;

理想标准:

<65岁人群:如果能耐受,血压控制在</80mmHg,不宜低于/70mmHg.特别提醒,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65岁人群:如果能更耐受,血压的平均水平最好控制在</90mmHg,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由医生诊断并设定个体化的血压目标。

解读

血压下降20/10mmHg,会带来心血管风险减少50%获益。但是过快,或者血压太低可能引起脑缺血性卒中、肾灌注不足等各脏器灌注不足,因而不是越低越好,有研究显示高血压病人当血压降至/70mmHg时获益减少而风险增加。之所以分人群,是因为,自主性、衰弱和并发症影响治疗决策,特别是在年龄较大(≥65岁)和高龄(>80岁)患者中。

5

高血压危险分级减少

新指指南取消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极高危级别,指南只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级别。基于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HMOD)、疾病史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类如下:

6

东亚人高血压特点

新指南指出,东亚人群高血压有其特点---盐敏感、易卒中即非缺血性心衰、清晨及夜间高血压。

解读

新指南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与药物治疗并重,是第一线降压的手段,并明确了几点我国指南未明晰的内容:

健康饮料的选择:适量的咖啡、绿茶、红茶、草本茶等

减少酒精摄入:日均酒精摄入量男性为2个标准单位(10g酒精/标准单位)、女性为1.5个标准单位

减轻体重:除了BMI和腰围,新增了“腰围/身高比<0.5”

增加阻力运动:建议每周2-3次阻力运动训练

减轻压力:社会心理压力和重大精神疾病会加重心血管风险

减少在污染空气中的暴露:新指南揭示空气污染是影响血压的危险因素

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气温降低时血压升高,气温升高时血压降低,据此调节药量。

7

降压药物的选择

新指南建议对于1级高血压组,如合并CVD、CKD、DM和HMOD的患者,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反之则建议生活方式改善3~6月后再做评估;

对于2级以上高血压组,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新指南更强调A+C联合的地位,联合足剂量基础上第三种药物可加用噻嗪样/噻嗪类利尿剂(优选噻嗪样),最后可联合螺内酯或其他降压药。新指南弱化了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

解读

①首选单药治疗:单药治疗时可选用普利、沙坦、地平、利尿药。

新指南去除了洛尔类降压药作为单纯降压药的首选,可能是因为一方面洛尔类降压药单纯降压效果相比较别的几种降压药,效果略弱。另一方面洛尔类药物的长处在于心衰、心绞痛、心律失常。虽然洛尔不是高血压首选的单用降压药,但对于合并心率快的高血压,尤其是有心衰、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患者,洛尔必不可少,甚至无可替代。

②单药效果未达标,理想方案是用单片复方制剂:

单药治疗2-4周后,血压仍未达标,可换用单片复方制剂。比如缬沙坦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

③单药和单药复方制剂效果不佳,按以下步骤调整:

小剂量普利/沙坦+地平;

全剂量普利/沙坦+地平;(这是目前2种降压药最好的建议)

普利/沙坦+地平+利尿;(以上效果不好+利尿)

普利/沙坦+地平+利尿+螺内酯。(以上效果再不好+螺内酯)

④利尿剂推荐:推荐优先使用噻嗪样利尿剂,没有噻嗪样利尿剂,才考虑噻嗪型利尿剂。

新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更加的严谨,并且用药也更加的合理,对于级别的分类比以前更加的清晰!目标就是使所有高血压的人群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