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103325.html 俗话说:“上蒸下煮三伏天”。随着进入三伏天,南方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逐渐增多,天气闷热且潮湿,湿热夹杂,使人就像在蒸笼中蒸煮一样。这种桑拿模式的天气,暑热邪气容易伙同湿邪横行霸道,为虎作伥,给人带来诸多不爽,让人寝食难安。更严重的是湿热夹杂,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是中风病高发的季节。因此,患有脑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要格外当心,尤其是遇到今年这种加强版的三伏天(40天),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定注意防暑祛湿,预防脑中风发作。
1
三伏天为什么容易诱发脑中风?
三伏天里,温度骤然攀升,酷热难耐,人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流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诱发脑梗死;同时三伏天室内外和体内外的冷热转变,也会给血管带来挑战。
由于气温高、气压低和空气湿度大,容易诱发脑血管扩张。人们为了避暑降温,往往会选择吹空调、喝冷饮、吃冰冷食物,殊不知又容易刺激血管剧烈收缩。骤冷骤热的改变,会让血管不堪重负,尤其是合并有“三高”的人群,极易出现血压不稳,大脑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者脑血管破裂诱发脑中风。另外,暑热天气,人们的情绪也会发生“中暑”,容易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心烦焦躁、睡眠障碍,这些情绪上的改变也容易导致中风病的发生。
2
三伏天诱发中风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三伏天诱发中风发作的第一邪气是暑热。暑为热之极,其性开泄、升散,容易耗气伤津,甚至损及肝血肾精,严重者甚至亡阴脱液形成虚脱重证。暑热邪气伤及人体,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唇干口燥,尿赤短少,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眼睛发红发胀等表现。
诱发中风发作的第二邪气便是湿邪。三伏天不仅气候炎热,而且雨水较多,热蒸水腾,湿热弥漫。湿为重浊之邪,其性黏腻、停滞、弥漫,容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湿邪伤及人体容易出现嘴巴黏黏腻腻,身体困重,头脑昏沉、胃口欠佳,胸闷腹胀等症状。
3
三伏天里如何识别中风还是中暑?
三伏天里,中风高发,中暑也高发。但部分人会把中风和中暑混淆,尤其是把中风误认为中暑,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延误治疗,引发一系列的后遗症,更严重者甚至会丢失生命。一定要记住,中风病是以突然叫不醒,或者神志淡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含糊或不能讲话、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可能会伴随头昏、走路不稳、视物模糊、吞咽呛咳等症状。而中暑往往发生在高温环境下,常见表现为头晕、乏力、发热、脉搏加快、四肢发冷等,不会有口角歪斜、偏侧肢体乏力、偏瘫等表现。切记,中风的发作不一定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且多发生在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身上。千万莫将中风当中暑!
4
三伏天如何袪暑除湿,预防中风发作?
1.防暑除热多饮水
“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想要防暑除热,一定要做好避免直接暴露在高温环境,尤其是要注意防晒。建议中老年有三高人群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同时炎热夏季人体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以调节体温。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血液浓缩,血粘度增高,因此,在夏季,一定要多饮水,可以少量多次饮温开水或者茶水,也可以煲一些防暑祛湿的汤水,例如:马蹄水,酸梅汤,莲子百合绿豆汤、冬瓜薏米排骨汤等。
2.祛湿运动少贪凉
三伏天里,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加之雨水较多,常多雨而潮湿。因此,养生预防离不开健脾祛湿。此时,饮食宜开胃健脾为主,粗粮、绿叶菜、瓜茄类蔬菜和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适当食用具有清淡滋阴、易于消化的食品,如鸭肉、鲫鱼、瘦肉;多吃苦味的时令蔬菜,如苦瓜、莴笋等,也可以多食用冬瓜、*瓜、丝瓜、番茄等有利尿补水祛暑的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也可喝食疗粥,如绿豆粥、薏米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养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防止湿邪停滞、损伤脾胃。尽量避免肥甘厚味及燥热辛辣之品。同时,运动发汗亦是祛湿的不错选择,建议可以在气温不高的清晨或者太阳下山后,选择在阴凉处散步、慢跑、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以活动筋骨,愉悦身心。另外,想要祛湿,切记贪凉。尤其是有三高的中老年人一定要避免生冷,房间空调温度不要过低,尽量减少频繁出入空调房。如果出汗较多的情况下,要擦干汗液或换衫后再进入空调房,给血管提供一个缓冲保护。
3.睡眠充足少生气
夏季昼长夜短,加上暑热作祟,很容易引起“夏日失眠症”。当夜晚的气温超过25℃时,人体的大脑皮层会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导致难以入睡。再加上三伏天湿热夹杂,容易让人心神不宁、头脑昏沉,进而影响睡眠质量,让人苦不堪言、疲惫乏力、精神不振。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可引起人体一系列学习记忆、情绪、免疫功能及体内激素、递质的变化,严重可诱发心脏病、脑中风、甚至猝死。因此充足的睡眠对于预防中风特别重要。建议起居规律,中午可以适当午睡补充能量。但一定要控制午睡时长,建议不超过30分钟。白天适度运动,睡前避免房间空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避免过饱或者过饥,避免思想紧张或者强脑力活动,可以通过热水足浴、穴位按摩、喝温牛奶、听听轻音乐、中药代茶饮、香薰疗法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同时,酷暑难耐易让人心情烦闷、闹心,从而导致血压骤升,或者血压波动,故而要保持情绪平稳,心情愉悦。重视心神调养,建议在三伏天多安心静养,多听听舒缓的音乐,当火气上来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一旦出现‘情绪中暑’,可以闭上双眼深呼吸,以缓解自己不安的情绪。
4.合理用药需监测
由于夏天气温升高,部分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血压较之前有所下降,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糖波动,这时候吃药的过程中需要监测血压、血糖,千万不要吃上药就不闻不问,不管是否控制达标。很多时候,血压、血糖的改变并不会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因此,居家监测很重要。如果遇到血压血糖波动,尽量不要擅自减药、停药或者调整剂量。其实,长期服用降压药、降血糖药物,如果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反跳,血糖不稳,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结语:中风病重在预防,一旦发病,需要早期到有卒医院进行诊治。医院脑病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集卒中急救、神经康复、预防复发于一体,脑血管病一直是科室的主攻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治脑血管病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优势。
本文由启明青年医生公益发展中心
蔡丽医生供稿
蔡丽
个人简历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兼任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脑病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老年神经病学组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主持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临床新药研究项目5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入选名老中医李如奎教授学术继承人、“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项目”、“上海市杏林新星”、“上海中医药大学海外中医中心人才培养项目”,师承董耀荣教授、张秋娟教授学习。工作期间荣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院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等称号。
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脑血管病、脑肿瘤、痴呆、头痛、眩晕、癫痫、帕金森病、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神经肌肉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