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据测算我国目前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已达到2.7亿,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
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的控制率却一直较低,尤其是清晨血压的达标率极不理想。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的发生都与清晨血压升高密切相关,特别是起床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是高血压患者猝死的高发时段,又称“魔*时间”。
所谓清晨血压,是指清晨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从时间段上来说,一般是指早晨6:00-10:00间的血压。
有研究显示,在诊室血压已控制的患者中,超过60%清晨血压未控制;诊室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中有94.9%清晨血压未控制。研究还发现,早晨7:00-10:00间测量血压,血压不达标率高达54.6%。可见,清晨血压管理既是目前高血压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多年来的痛点。
清晨血压如此关键,如何才能做到平稳控制全天血压?
建议使用长效、每日服用一次即可以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这些降压药物作用时间长,可以减少血压波动,一天一次就能平稳控制好24小时的血压。而有些长效药物半衰期长达50小时,还可以涵盖偶尔漏服,最大程度减少血压波动。
如何选用长效制剂?
给患者推荐以下简单实用的方法: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半衰期”,半衰期越长,药物作用时间越长,就越长效。半衰期至少要大于24小时才能有效控制清晨时段血压,帮助高血压患者平稳安全度过清晨血压高峰时段。
如何才能安全有效的降血压呢?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物应该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措施,两者缺一不可;而如果每位高血压患者掌握一些常用降压药物的用药原则,无疑对自己十分有益。
降压治疗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获益,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分别为35~45%、20~25%和50%以上。研究发现,早治疗早获益,长期治疗长期获益。
降压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血压控制,原则上以血压降至患者的最大耐受水平为宜,且因人而略有差异。对于普通高血压患者,要求:收缩压/舒张压</90mmHg;而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需从严要求:收缩压/舒张压</80mmHg;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则要求适当放低: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遵循几大原则:首先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除非紧急情况一般不必急剧降压,尤其老年人,以逐渐降压为宜,同时降压要自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倡及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降压疗效,使顽固性高血压降压达标,还可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使每种药物相应的不良反应减少,特别是是能更有效地保护心脑肾的等重要脏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并且不宜频繁改变治疗方案,要终身降压治疗。
价格贵的药并不一定最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高血压患者要结合自己的疾病和经济状况选用最适合自己的药品,做到长期用药经济上可以持续性。
如果能实现医师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让患者与家属参与制定治疗计划、强调按时服药、解释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鼓励患者家中自测血压;在治疗高血压同时,综合干预所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处理各种并存的临床疾患,这些也将对治疗高血压提供帮助。
为了帮助高血压患者掌握正确的降压原则,推荐以下健康教育口诀:
要长效,不短效,一天一次更重要;
要规律,不随意,测完血压再吃药;
要和缓,不求快,四到八周是常态;
要坚持,不停药,平稳长效保心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