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5/7 17:52:00
在全民开始养生的年代,人人“谈癌色变”。但其实杀死中国人的头号杀手,不是癌症是心血管病!而心血管病死亡里,头号致死因素是常见的高血压。高血压具有“亚洲特色”近来有研究指出,亚洲高血压患者与欧美患者相比,主要有以下5大特征:1.中风。尤其是出血性中风比心梗更常见,高血压是脑卒中(也称中风)的头号致病因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梗死”;另一种是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出血”。八成以上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因此,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2.引发疾病的风险更高。亚洲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联性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更强。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分别增加24%和21%。不过,与西方人群相比,血压降低的有益影响在亚洲人中也更明显。3.盐摄入量更高,盐敏感性更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烹调盐摄入量为10.5克,再加上通过加工食品摄入的盐以及食物本身固有的盐,中国居民实际盐摄入量估计在12克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摄入量(5克)。此外,长期吃盐过多可增加脑卒中、心脏病、胃癌、骨质疏松以及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过量摄入盐会使体液或血容量维持在偏高的水平,相反的,减少盐的摄入量会使血压降低。4.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更常见。肥胖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关系密切,容易引发一系列血管类疾病。肥胖之所以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是通过增加血容量负荷、胰岛素抵抗、外周血管阻力的变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心房利钠素的变化以及类固醇激素的差异等因素导致的。5.隐匿性高血压更常见。隐匿性高血压是指在诊室测量血压是正常的,而在诊室外血压升高,包括清晨、日间和(或)夜间血压升高。亚洲人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究其原因,与血压晨峰现象、睡眠呼吸暂停及睡眠障碍等导致的夜间血压高有关。研究证实,血压晨峰现象及夜间高血压更易导致脑卒中、心梗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亚洲人的白大衣高血压(即在诊室测量时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则血压正常)也高于欧美人。此外,亚洲人冬季血压值较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更易在冬季出现。针对亚洲人的“降压法”最主要的还是早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患者应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饮食,尤其注意低钠。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腌制的肉类、蔬菜。少用高钠的调料,比如酱油、蚝油、沙拉酱、番茄酱、汤料包;多用天然调味料,如葱、姜、蒜、胡椒、柠檬等。也不要小看椒盐饼干、乳酪、海蟹、发酵粉、酵母等,这些食物中也有你意想不到的钠含量,所以在食用和使用时,一定要克制,再克制!2.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让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心跳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升高。3.限酒或戒酒。大量数据表明,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性线性相关。尤其是中年人,更应该适量饮酒,最好戒酒。4.坚持运动。早在年,美国高血压联合会议正式确立了运动疗法为高血压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每周至少五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中低强度为宜。但是,重度高血压患者或者有心衰等并发症的人群,最好先控制病情,不要着急运动。5.减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超过正常体重25公斤的肥胖者,其收缩压可高于正常人1.33千帕(1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0.93千帕(7毫米汞柱)。6.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果晚上睡眠不好,交感神经不能得到较好地休息,甚至因为失眠引发焦虑,进而造成血压上升,容易形成不正常的血压变化规律,建议每天规律睡眠7-8小时。7.缓解压力、情绪稳定。工作生活中压力大、精神紧张的情况下,身体会分泌儿茶酚胺,引起血管收缩,造成排血时阻力加大,引起血压升高。所以要学会自我缓解压力。高血压病人应该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避免发脾气,维持情绪稳定,保持良好心情。8.坚持用药。只有合理用药,才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意外,防止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服药期间切勿自行断药、换药或减药,应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还要记住,每天都应该监测血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