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中旬以来,多地气温低于历史同期温度5度以上,冬季超强冷空气正在来袭!与此同时,有一种可怕的基本发病率也悄然增加,它就是——脑卒中。
有研究发现,卒中前一周,每增加一个寒冷的日子,卒中风险就会增加3%!
那么在这个隆冬时节,我们又该如何护脑防卒中呢?
一、头晕=脑卒中前兆?
“出现头晕,千万别大意。”医院(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邓小容介绍,门诊中经常有患者在自述病情的时候提到“有时候头晕”,但是很多人自我判断为“颈椎不好”,并不在意。事实上,不同的头晕指向了不同的身体问题。
如果常头晕,就要想想头晕时是否头重脚轻,看东西是否有旋转,如果多次出现这两类情况,首先要监测血压,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必须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数据显示,头晕的人中,良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约占1/2,发生前庭神经元炎的约占1/4。如果晕的时长达到20-30分钟并合并听力下降,大概率可能是梅尼埃病。
特别要提醒的是,还有一部分头晕、眩晕是后循环缺血引发,比例虽然不高,但危害极大。邓小容说,轻则因脑血管狭窄引起脑供血不足,拖延下去则可能出现血管狭窄加重到血管堵塞,从而导致小脑或脑干发生中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那什么样的头晕可能提示脑血管问题,需要挂神经内科呢?给大家总结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头晕,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1、什么头晕挂什么科①失空间感的眩晕
如果您坐在这好好的,突然睁眼感觉到天旋地转,不知道自己处于一个空间中的什么位置,这就是失空间感眩晕,应该挂神经内科。
②视线转移或侧躺时眩晕
这种可能和耳石症有关,应该挂耳鼻喉科。
③会晕倒的眩晕
这种时候很可能是心脏的问题,应该挂心内科。
④有特殊动作后的头晕
比如转动后头晕,几秒后缓解,可能是颈椎问题,应该挂骨科。
⑤伴随失眠的头晕
应该挂精神心理科
头晕担心脑卒中?1个动作自测风险我们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如果右半球出现了脑梗,所支配的左侧肢体无力,右侧肢体没有受影响,还是可以自由活动。临床上双侧脑梗塞患者少见,一般为单侧梗塞,对侧发生肢体的无力。结合以上脑梗塞发病特点,我们有一个方法可以用来自测。
具体自测方法如下:
双胳膊抬起来保持平衡,闭上双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两只胳膊是否能够平行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患者有一侧胳膊不自主地下落,就可以判断这一落下的肢体有肌力方面的问题,证明就有了脑卒中的先兆。
注意:自测的时候尽量地保持闭眼,这样可以在没有人为的干预下,测出来的指标更为标准。
二、剧烈的血压波动可能比高血压更可怕
血压的“忽高忽低”,其本质是:在一定的时间段以内,动脉血压较大幅度的上下波动。
在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做“血压变异性”(BPV)。这个概念反映的就是一段时间内动脉血压上下波动的程度。而我们所说的血压“忽高忽低”,医学上的说法其实是“血压变异性增高”。医学研究已经发现,血压变异性的长时间增高不仅与心脏、大脑以及血管的损害有关,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首先,血压变异性增高会让动脉内膜更容易受到损伤、血管更容易出现调节障碍。时间长了,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风险。
其次,血压变异性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支架手术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血压变异性增高还与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密切关联;还有就是,血压变异性增高与肾功能损害关系紧密。在慢性肾病患者体内,血压变异性越高,蛋白尿就越为明显,肾功能的损害也就越为严重。
不仅如此,血压“忽高忽低”还会让不少人觉得明明很多时候我的血压根本就不高,因此,拒绝按照“高血压”来进行治疗!
事实上,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当中有明确指出:在没有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只要不是在同一天当中,有3次测量发现血压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那么,就可以确诊高血压了!
而有不少血压“忽高忽低”的人,其实他们已经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只不过,由于经常测量出血压是正常甚至偏低的,因此,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降压治疗。这种治疗上的缺失,本身也是一种风险!
三、冬天5个小习惯或让脑卒中风险显著降低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卒中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是卒中大国,脑卒中是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病因。《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综述文章,阐述了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的一级与二级预防策略。文章指出,控制10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达90%的卒中是可以预防的。血压是防治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的基础是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减肥、戒烟和定期体力活动。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对预防缺血性卒中非常有效。收缩压每降低10毫米汞柱,舒张压每降低5毫米汞柱,卒中风险降低41%,冠心病事件降低22%。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抗高血压治疗可降低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健康饮食:食物多样,营养均衡《柳叶刀》此前公布过一份球疾病负担研究中饮食相关的数据。研究指出,在20个全球人口大国中,经年龄校正后,中国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球第一。最不健康饮食习惯排在前三位的是吃得过咸、吃得过细和水果过少。此外,还有坚果吃得少、蔬菜吃得少、膳食纤维少等。
关于健康饮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建议: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克蔬菜、~克新鲜水果;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1~毫升等。规律运动:成人每周至少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能够增强心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脑的血流量,从而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为,18~64岁的人每周至少应有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天跳操20分钟。年美国卒中协会国际卒中会议上发布的一项纳入30万人的大型研究结果显示,晚上睡7~8小时,每周运动3~6次,每次30~60分钟,可显著减少卒中风险。远离烟草:吸烟严重危害心血管健康近日,《柳叶刀》连发3篇文章警示了烟草对公众的危害。研究数据显示,吸烟导致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万人死于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近万人死于脑卒中。因此,远离烟草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健康体重:卒中风险随体重指数增长而升高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慢病风险,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升高。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增加26%的慢病风险,肥胖增加59%的风险。其中,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通常,体重正常定义为体重指数18.5~24.0,超重定义为24~28.0,肥胖定义为>28.0。
此外,建议限盐和(或)遵循有益于心脏健康的地中海饮食,建议至少每周4次、每次1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每周两次至少20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养生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