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听李南方教授讲“高血压危象”的诊、治、防
谈到高血压,大家都不陌生。它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已经占据了老年人甚至中青年人的常见基础疾病的“半壁江山”。但“常见”并不意味着其危害就低,尤其是因其引起的高血压危象,往往发病急、病情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正值年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医学界心血管频道特邀对话心血管健康联盟专家大咖。本次,有幸邀请到新疆医院高血压中心、国家卫健委高血压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南方教授,就“高血压危象管理”方面与我们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我国临床医生高血压诊治水平,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高血压危象“猛于虎”,
明确诊断才能对症处理
李南方教授指出,高血压危象是高血压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严重升高(通常血压>/mmHg)并伴有靶器官进行性损害的临床表现,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高血压急症还包括在原有脏器功能损害的基础上,血压急性升高,从而使脏器功能进一步损害的临床情况。高血压急症危害严重,通常需积极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
高血压亚急症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情况,也包括因急诊应急情况下出现血压明显增高,而未发生脏器功能损害的情况,通常不需住院,但应立即进行抗高血压药联合治疗,并应动态评估、监测高血压是否导致心肾损害并确定引起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共同的临床特征是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严重情况下收缩压可高达~mmHg,舒张压可达~mmHg。
当出现血压明显增高,同时伴有头痛、眩晕、烦躁、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和视力模糊等靶器官急性损害的临床表现,考虑为高血压急症。
反之,仅有血压急剧增高者考虑高血压亚急症。需要指出的是,区分是否伴有新近出现的靶器官损伤,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应的实验室辅助检查,对脏器功能进行评估,以做好明确诊断。各种高血压急症其相应的临床常见症状如下:
表1:高血压危象患者靶器官损害临床症状
李南方教授提到,引起高血压危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高血压患者未规律服药或突然停药、神经精神因素、交感活性药物中毒、急性肾小球肾炎、肾血管疾病、子痫、头部肿瘤、嗜铬细胞瘤、外伤及手术等。
这就提示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的诊疗和管理中,要做好患者教育,以及注意药物的使用,尽可能地避免患者出现这种严重的问题。
血压急剧升高,
应该“积极控制”而非“迅速降低”
谈到如何管理高血压危象,李南方教授提到还是应该积极地控制血压,但并不是一味的迅速将血压降至正常值。应在去除引起血压急性升高的原因或诱因后,并在进行密切监护下降压。
在急症发生后选用作用迅速又降解迅速的降压药物,在1h内将血压在原有基础上降低15%~25%,以后逐渐降至安全水平直至正常血压水平,以减少发生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常用的药物包括硝普钠、尼卡地平、拉贝洛尔、乌拉地尔、艾司洛尔和硝酸甘油等,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选择单用或联合使用。这一过程中,关键要掌握好速度和剂量,通常使平均动脉压在原有基础上下降大约25%或使舒张压低于mmHg,使得患者的血压得到明显控制,同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又没有出现因血压的迅速下降而出现缺血性症状。
在血压得到理想控制后,静脉降压药物应逐步减慢和减少,同时应加服口服降压药物,并逐渐减少静脉给药的剂量和速度,最终以口服降压药物完全替代静脉用药;如果不先加服口服降压药,而突然终止静脉给药,就很容易导致血压反跳现象,严重者可伴有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高血压亚急症可选用口服降压药物逐渐降低血压,通常在24h之内使平均动脉压下降约20%,或使舒张压低于mmHg,随后跟踪治疗,一般无须住院治疗。
无论是高血压急症还是亚急症,降压治疗的最初目的是使血压迅速恢复正常化,但这一过程中必须兼顾降压所导致的终末器官低灌注的危险性,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高血压危象的降压治疗更应谨慎,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和器官灌注情况。
除降压治疗外,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也必不可少。至于是选择口服用药还是静脉用药,还是要取决于患者的血压是什么水平、有无伴行的终末器官的损害、紧急降压的迫切性,没有绝对的说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患者的血压能够逐步平稳地降至目标血压水平。
高血压危象一旦发生,
记得守住心、脑、肾这三道“防线”
关于急剧的血压升高,李南方教授认为临床医生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