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其重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饮食,超重和肥胖,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遗传等。
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特点是起病隐匿,病情渐进,病程较长。一般症状不突出,可表现为头晕、头昏、耳鸣、心悸、健忘、疲劳乏力等。
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
1.诊断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血压测量采用核准的水银或电子血压计,安静休息至少5min后测量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的血压,须测量两侧肱动脉,以高侧为准,必要时测立卧位及双下肢血压。
2.自测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自己测血压,自测血压上限参考值/85㎜Hg。
3.动态血压监测,临床上可用于评价单纯性诊断高血压、顾固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血压波动较大等患者。
诊断标准
在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Hg,即诊断为高血压。按血压增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一㎜Hg或舒张压90一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一㎜Hg或舒张压一㎜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Hg或舒张压≥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Hg和舒张压90㎜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