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履行“减轻血压升高带来的全球负担”这一使命,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制定了世界范围内适用的《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并于年5月6日正式发布。这是继年和年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高血压指南以来,ISH首次单独发布国际高血压指南。
那么新指南有哪些重大更新,尤其是在高血压药物治疗策略上有哪些新的建议和措施?同时新指南对我国高血压管理的临床实践又会带来哪些借鉴意义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旋律:简单实用、强化降压
新指南融合了主流高血压指南的精华,其中也参考了《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凝练出了高质量循证证据支持的重点内容,对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评估等内容进行简化,将原来的2、3级高血压合并为2级,同时将“高危”与“很高危”合并,并取消了“很高危”一级,力求更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被广大医务人员所接受。
新指南简化了高血压分级及心血管风险评估
高血压分类
其次,鉴于越来越多证据[3-4]表明随着靶目标值的降低,降压获益逐渐增加,更积极的血压目标值已成为越来越多权威指南的共识,而新指南对降压目标值也愈趋严格,在最佳标准中建议:<65岁患者如能耐受,目标血压/80mmHg,但不低于/70mmHg,而≥65岁患者如能耐受,目标血压应</90mmHg。
在基本标准中除了提出目标血压应</90mmHg外,另外也提出血压降低幅度至少20/10mmHg的建议。
新指南中高血压治疗诊室血压目标
降压策略推荐:首先优选A+C
在ISH指南中,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为四类药物(ACEI、ARB、CCB和利尿剂,特别推荐噻嗪样利尿剂)。对于β受体阻滞剂,仅建议使用在高血压合并以下情况,如慢性心衰、心绞痛、心梗后、高房颤和年轻的女性妊娠。中国指南提出降压药物分为五大类,包括β受体阻滞剂,都作为降压的初始治疗药物。
那么ACEI/ARB联合CCB(A+C)、ACEI/ARB联合利尿剂(A+D)和CCB联合利尿剂(C+D),这三类联合治疗哪类最好呢?ISH指南推荐第一步首先优选A+C。A+C优于A+D的循证证据是从ACCOMPLISH研究得到的,A+C优于B+D是从ASCOT和ASCOT-legacy来看,而这些经典研究都是使用的ACEi,可能从机制上更好地契合了全因死亡下降的原因。
在中国,C+D一直有证据优势。CHIEF研究比较A+C和C+D的临床效应,两种联合药物治疗的血压控制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在FEVER试验中,非洛地平+氢氯噻嗪vs仅用氢氯噻嗪时发现,C+D的中风发生率要低很多。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表明A+D和C+D哪个更好。
无论是中国指南还是新的ISH指南都建议使用A+C方案。但是,中国指南推荐的联合方案更灵活一些,包括了C+D。当然我们也推荐C+B(β受体阻滞剂),因为这个联合药物方案是中国医生传统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就是——
1.具体最佳标准推荐,单药治疗时可选用普利、沙坦、地平、利尿药。
2.单药效果未达标,理想方案是用单片复方制剂。
3.单药治疗效果欠佳时按照以下4个步骤调整用药:A.小剂量普利/沙坦+地平;B.全剂量普利/沙坦+地平;C.在普利/沙坦+地平基础上+利尿剂;D.普利/沙坦+地平+利尿+螺内酯。
ISH核心药物治疗策略
改善生活方式仍是一线降压治疗手段
改善生活方式也可以加强降压治疗的疗效。改善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包含以下方面。
改善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
新《指南》制订了“基本标准”(应提供的最低标准的管理)和“最佳标准”(应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提供的管理)两种模式,分别用于医疗资源匮乏或资源充足的情况。所以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医疗资源来选择。
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医院咨询。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