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诊断步骤如下文所述:
(一)血压测量
1.诊断步骤
(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危险评估的临床路径
2.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5min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
?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cm、宽12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首诊时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
?测血压时,至少测2次,间隔1~2min,若两次SBP或DBP差别≤5mmHg,则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若差别5mmHg,应再次测量,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min和3min时测量。
3.诊室外血压测量方法
(1)动态血压检测(ABPM)
?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并定期校准。
?通常白天每15~20分钟测量1次,晚上睡眠期间每30分钟测量1次。应确保整个24h期间血压有效监测,每小时至少有1个血压读数;有效血压读数应达到总监测次数的80%以上,计算白天血压的读数≥20个,计算夜间血压的读数≥7个。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24h、白天(清醒活动)、夜间(睡眠)SBP和DBP的平均值。
(2)家庭血压监测(HBPM)
?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手指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电子血压计使用期间应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测量方案: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连续测量家庭血压7d,取后6d血压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d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血压记录。
?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二)高血压三项
实验室检查的“高血压三项”是检测血浆中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
这项检查已成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重要指标。
此外,对一些有关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理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是什么?
肾素是由肾脏近球体分泌分子量为的一种羧基蛋白水解酶,它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产生血管紧张素Ⅰ(AⅠ),AⅠ在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AⅡ)。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之一。作用于外周血管,使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作用于中枢,引起渴觉。
“血浆肾素活性(PRA)”并不是直接对血浆肾素的检测,而是通过测定血管紧张素Ⅰ产生的速率来间接反映血浆中肾素的活性。
醛固酮(ALD)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分子量.4。其功能是:在机体内保钠排钾,维持电解质平衡与体液容量恒定方面起重要作用。
2、患者准备
常规检验:
β-阻断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甾体激素及甘草等影响体内肾素水平,一般要在停药2周后测定肾素活性(PRA);
利血平等代谢慢的药物应停药3周后方可测定;
不适停药的患者改服胍乙啶等对检测项目影响PRA较小的降压药物;
钠摄入量影响PRA水平,故测定前3d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患者应测定取血前24h的尿钠含量,以供分析PRA结果时参考。
激发试验:
患者清晨不起床或空腹平卧2h,可在6:00-8:00之间抽取基础状态血液标本;
然后肌肉注射速尿0.7mg/kg体重,总剂量不大于50mg,保持立位2h(可以走动),然后坐位取血(即为激发态血液标本);
注:
注射速尿后2h内随尿排出的水和电解质的量较多,如病人血钾过低,检验前应适当给予补充。
试验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口渴、无力、出汗等,一般不重。如果症状过重,应酌情终止试验,让病人平卧,并给予糖盐茶水。
3、样本采集
静脉血5ml,拔掉针头后将其中2ml血注入到含酶抑制剂的红帽管中(由检验科准备,使用前凭申请条码/申请单领取),将管口盖好或封好后上下颠倒8次,使酶抑制剂与血液充分混匀后即刻放入冰水浴中或4℃冰箱内,剩余3ml血液注入*帽管中。
要注明采集时的体位,体位对该项检查指标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在标本申请单上注明体位:
卧位(基础状态):受试者进普通饮食,采血前卧床过夜或卧位1.5-2h后再采血(或病人在早上6-8时起床前,取静脉血);
立位(激发状态):保持立位,活动2h后再采血。
4、参考范围
肾素活性(PRA)ng/ml/小时
血管紧张素Ⅱ(pg/ml)
醛固酮(pg/ml)
5、临床意义
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
检测血浆中PRA和AⅡ浓度已成为肾性高血压、内分泌型高血压的诊断所必需,也是高肾素低血容量型高血压、低肾素高血容量型高血压、正常肾素正常血容量型高血压分类的依据。
肾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诊断。前者基础值增高,对立位、低钠和速尿的激发反应正常,后者基础值常低下,特别是激发反应低下。
肾血管性高血压测定分肾静脉血浆肾素活性,有助于确定是否宜于手术治疗。当侧枝循环建立,患侧/健侧的比值正常或仅轻度增高,手术效果不会好。只有比值明显增高才提示手术可以获得明显降压效果。节段导管取血测定,可了解小范围的缺血。
分泌肾素的肿瘤如近球小体瘤等,外周血浆肾素活增高,同时单侧肾静脉血肾素活性明显增高,但肾动脉不见狭窄。
急性肾功衰病人血浆肾素活性明显升高,血液透析后随病情改善而恢复正常。
慢性肾功衰伴高血压时,测定血浆肾素活性有助于区分可治性(血容量高,肾素活性不高)和顽固性(肾素活性增高)高血压,前者透析疗法有效,后者则透析效果不佳,切除肾脏才可望血压下降。
醛固酮
增高见于:
生理情况下:低盐饮食、大量钠离子丢失、钾摄入过多可致醛固酮分泌增加;妇女月经的*体期,妊娠后期可见醛固酮增高;体位改变,立位时升高,卧位时降低,故测定醛固酮时要固定采血方式。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Conn’s综合征,肾上腺醛固酮瘤,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醛固酮的异位肿瘤等患者。由于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腹水性肝硬化、Bartter综合征、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瘤和利尿剂使用等。其特点是血浆肾素活性升高,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多,临床表现为浮肿,高血压和低血钾等。
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类药物,可促进醛固酮分泌。
降低见于:
原发性醛固酮减少症:酶的缺乏(18-羟化酶缺乏),双侧肾上腺切除,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如阿狄森病。
继发性醛固酮减少症:原发性高血压,11β-羟化酶缺乏,Cushing’s综合征,服用某些药物,如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可乐宁、甘草和肝素等以及过多输入盐水等情况可抑制醛固酮分泌。
选择性醛固酮减少症、先天性原发性醛固酮减少症。
6、注意事项
目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未经标准化,所以会导致同一份标本若使用不同检测方法或在不同实验室检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故高血压方面的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疾病的诊断还需结合患者的症状及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电解质也能引起变化,所以电解质摄入也应在样品采集前三天尽量保持平衡。
女性肾素和醛固酮水平与月经周期有关。在*体期水平较高,随变化周期回落到正常参考范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