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确认高血压的诊断值都不一样似的,但实际上,在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没有年龄上的分层差异,虽然不同国家的诊疗指南目前对高血压的定义有一定的分歧,但对于诊断高血压问题,是没有年龄分层的。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多少?
目前,我们国内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仍然是/90mmhg为标准,这也与欧洲新版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致。这个标准是一个执行了多年的标准,不管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只要在两次不同时间的诊室测量过程中,出现血压超过/90mmhg的情况,不管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全部超标,还是其中某一个值超出诊断标准,都属于高血压的问题。
而如果我们是在家中用家用血压计测量,如果在采用正确方式测量血压的前提下,一般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值,还要再低一些,通常情况下,家庭自测血压血压如果多次测量超过/85mmhg,就同样可以初步判定为高血压的问题。为什么家庭自测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更低,这与家用血压计误差相对较大,家庭自测血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关。
我们再来看美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早在年美国AHA公布的美国高血压指南中,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订为了/80mmhg,对于这一修订,也曾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在我国和欧洲后续的高血压指南中,并没有对这一更严格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跟进,而是仍然维持了/90的诊断标准。
其实不管是美国更严格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还是我国和欧洲/90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还是我们的家庭测量高血压诊断推荐值,它们之间虽然有数值上的差异,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当我们的血压出现升高趋势时,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高血压只是一个概念,而对血压升高的重视,应该从血压超过/80的标准范围,出现升高趋势时就开始,如果不积极重视血压升高的趋势,积极地进行生活调理,可能几年后,甚至是几个月后,我们的血压就会超过高血压的诊断值,成为确诊的高血压问题。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可以明白,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来说,虽然不同情况下,不同国家的指南中,有不同的数值,但并没有患者年龄分层的概念,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朋友,出现血压升高趋势,甚至是确诊高血压问题时,都应该积极地予以重视,加强血压控制,尽量减少高血压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高血压的控制标准是多少?
再来谈一个关于高血压的另一个认识误区。有些有高血压问题的朋友,认为将血压控制到/90以下,就算万事大吉了,但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来说,想要真正地做到安全,更少的减少心脑血管风险,我们就应该建立分层管理的概念,结合不同并发症情况,不同年龄阶段,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血压控制目标,才是科学合理控制高血压的正确态度。关于这一点,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
一个30岁出头的青年人,发现血压升高了/90的水平,这种情况算高血压吗?不管算不算,都应该引起重视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血压问题,不要纠结是否达到确诊标准,而是应该多看趋势,这样的血压问题,虽然在确诊高血压的边缘,但也应该引起积极重视了。
血压应该控制到多少,除了看血压水平,我们还要看这位朋友的心血管、肾脏等方面的健康情况,如果目前还没有高血压的相关并发症,血脂血糖水平也都正常,对于这位朋友的这种血压情况,首先可以设立一个降压的基本目标,控制到/80以下的水平,通常这种情况,可以先不吃药,通过生活上低盐饮食,加强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合理作息,合理减重等方式来调理,通常降到/80以下都能做到,如果能够进一步降低,降到/80以下,就更好了。
一位中年朋友,血压/,还没吃过药,也没有高血压的相关并发症问题,但血脂,血糖也都偏高,这种情况,虽然没有心血管疾病问题,但也属于高危风险患者了。对于这种情况的朋友,只要身体耐受,降压的首要目标同样也是/80以下,如果生活调理降不下来,就应该直接加用药物,甚至是联合用药来加强血压的控制。/80是基础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在身体耐受的前提下,如果能够降到/75mmhg左右,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心脑血管获益。
一位老年朋友,多年的高血压问题,目前是单纯收缩压升高的情况,高压有时候升到,而低压只有70左右,同时还伴有心血管疾病,有时候在降压的过程中,或者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起床时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的情况,对于这样的老年朋友,在设定降压控制目标时,就应该结合低血压风险以及低压降低情况来适当控制,能把收缩压降到以下当然更好,但如果做不到,比如控制到这个水平,舒张压降的过低(低于60),或者是低血压风险大大增加,就不防适度防控高血压的控制标准,把收缩压能控制到以下也是可以的,而对于一些高龄的老年人,为了确保安全,进一步防控收缩压的控制标准,也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的。
综上所述,虽然不同年龄阶段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没有年龄分层方面的差异性,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指定控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时,应当综合考虑年龄、高血压情况,其他基础疾病情况,心血管疾病风险情况,低血压风险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选择指定合理的降压范围,在降压安全与用药安全、身体其他健康风险之间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才是最好的降压控制目标。
李药师谈健康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