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首席专家郭冀珍教授给高血压病患者的11个
TUhjnbcbe - 2021/8/13 15:42:00

误区一

电子血压计测压不准确,多测血压心情就紧张,越测越高,不如不测

有一部分病人家中虽然备有电子血压计,但不愿自己测量血压,认为多测血压会紧张,测出的血压会高,不准确,干脆不测。

实际上,我们目前使用的电子血压计,尤其是上臂式全自动血压计已被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认可,符合国际标准,可推荐为自测血压的有用工具。病人应当充分利用电子血压计,找出每天二次“高峰”期(清晨6~10时及下午4~8时)的最高血压时间点,把所测的血压值记录下来,提供给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自我服药剂量及其时间,这是将24小时血压平稳控制的基本保证。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自己测得的第一次血压总是比第二次、第三次要高一些。如果第一、二次血压值接近,可取其平均值,如第一次偏高,而第二、三次接近,则取二、三次的平均值为准。所以,自测血压不会“越测越高”,而是有降低倾向。

专家提示:

我们提倡家中自备血压计,定时测量血压,自我监控血压情况,因为这是高血压病病人自我管理血压、自我保健的重要手段。

误区二

只要血压正常了,不头痛、不头晕,就可以减少药量

高血压病病人有一半以上无症状,因此只服药不测血压并不保险。

不少病人虽然有时也测血压,但测量几次发现血压不太高,处在“正常”血压——/90毫米汞柱左右时,就将医生建议的珍菊降压片一天3次,一次1片随意减到一天2次或只是早上吃1片。这是不对的。因为通常我们测血压的时间大多在上午,所以测出的血压总是在“正常”水平,因此自我感觉“很好”。殊不知,高血压病人全天血压波动性很大,而珍菊降压片是一种短效降压药,其中的可乐定药性只能维持4~8个小时,这样到下午或晚间尤其是次日早上,血压便会上升,得不到平稳的控制。

血压波动越大,对血管、心、脑、肾等人体重要脏器的损伤也越大,有时即使发现血压升高了,马上恢复原药量,一天吃3次,一次1片,效果往往也不及以前理想。

所以,降压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能自作主张随便减少或改变用药剂量,认为血压接近正常了,只要每天都吃点降压药就行了。有的人乱吃药,甚至上午服1片复方降压片、下午服1片珍菊降压片,血压升高时,再加1片硝苯地平(心痛定),这些药都是短效药,这样必然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不能平稳控制。日久会引起动脉硬化、心肌变厚、心功能减退、中风或肾功能不良等心脑血管事件。

误区三

血压降到/90毫米汞柱就“安全”了

很多高血压病人认为血压达到/90毫米汞柱就平安无事了。果真如此吗?

一项对万高血压病人的大型汇总研究表明,/75毫米汞柱是一个转折点,血压在/75毫米汞柱以上,即使在/90毫米汞柱以下,每升高20/10毫米汞柱,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仍然会增加一倍。对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即高危状态的病人,目标血压为/80毫米汞柱以下。

这就是说,患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在≥/80毫米汞柱时,就要服药治疗了,否则,就会导致心、脑、肾的损伤。

因此,即使血压在正常范围/75~/90毫米汞柱,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仍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对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理想的血压应控制在/80毫米汞柱以下。

误区四

中年人低压稍高不必吃药,否则吃上药就停不了,要“终生服药”

中年人常因工作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周围血管收缩,舒张压(低压)通常会在90~毫米汞柱以上,心率常常增快。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危险,但长时间(3~5年以上)低压升高5毫米汞柱,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的危险性可上升35%~40%。

因此,如果中年人舒张压总是维持在90毫米汞柱以上,一定要及早服用降压药,不要等发展到动脉变硬了,收缩压、舒张压同时升高,甚至老年人由于大动脉严重硬化发生单纯收缩压升高时,血压已很难控制时再用药治疗。这时,心、脑、肾血管都已硬化,再治疗就为时已晚了。因此,降压“达标”一定要早,在数周内控制血压比数月更好。

最近一些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对有3个或3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即“高危”)的高血压病病人,长期(约5.5年)随访发现,在服药6个月前血压很快控制的病人比服药6个月到1年后血压才逐步控制的病人相比,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越少。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不是数月而是数周内就要尽早服药,尽早降压“达标”,这对高血压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虽然绝大部分药物是经肝脏代谢,经肾排泄,但并不表示对肝肾都有损害。况且,服降压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血压,减缓或避免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伤,这是主要矛盾,至于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用药把它降至最少,所以完全不必“因噎废食”。

误区五

吃中药降压较西药好,不良反应小

多年来对中药的研究发现,在降血压方面,中药通常只能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如市面上销售的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等药中其实主要成分是西药,病人很容易认为是用“中药”来降压,但实际上能够起到降压作用的还是药片中的西药成分,如珍菊降压片中每片含有的可乐定30微克、氢氯噻嗪5毫克,复方罗布麻片中每片含有的胍乙啶1.3毫克、双肼屈嗪1.6毫克、氢氯噻嗪1.6毫克。

某些中药成分,如珍菊降压片中的珍珠、野菊花,只是用来对消一部分由于可乐定所引起的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而并非仅仅靠它们来降血压。有的降压药听药名似乎是“纯中药”制剂,其实很多都含有西药降压成分。

因此,不能认为中药降压副作用小而不吃西药,甚至只吃偏方或中草药,这是不可能平稳、良好地控制血压的。

误区六

夏天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暂时可停药

不少病人认为大热天,高血压病人血压普遍下降,暂时停停药也不要紧。其实,对多数平时血压轻度升高的高血压病人(~/90~99毫米汞柱),在7~8月份大热天时,血压会比天凉时低一些,甚至多次测压均正常(如/80毫米汞柱左右),于是就自行停止服药。

这是不对的。因为高血压病人与正常人不同,他们的血压波动受环境影响极大,甚至在高温时节因为气候太热而发生血压骤升,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的也很常见。

在炎炎夏日,天气闷热,急诊室中风病人明显增多,与大冷天相似,这是由于高血压病人本身有脑动脉硬化,血液有易凝倾向,加上高温出汗多,血液浓缩,血管会堵塞。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若病人平时血压经常处于/毫米汞柱左右,建议不要停药,可适当减量,服降压药有益于保护血管。

长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雅施达)等,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科素亚)等都可以服用。这类降压药对早期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壁痉挛、腔变窄、壁变厚有逆转作用,即使血压不太高,服用也是有利的。何况高血压病人也不能保证每天血压都那么平稳。例如,午饭时饮白酒2两,血压可持续升高2~3小时。

所以,高血压病人服药不要吃吃停停,要坚持服药,不要停药,在天热时可以适当减量。

误区七

有高血压多年,血压顽固得很,让血压低于/80毫米汞柱是不可能的

不少病人在医生告诉他们应把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即/80毫米汞柱以下时,他们会毫无信心地连连摇头,似乎这是“天方夜谭”。因为多年来血压都很高,似乎不可能再降到正常。

实际上,病人只要与医生配合,自我监控好血压,在医生指导下逐步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组合,按时服药,不断调整用药种类、配伍及用量,一般来讲,90%以上的人的血压能够降到正常水平。一些顽固性高血压,即使服用了3种以上的降压药也降不到正常者常常是肾功能明显减退者、有大量饮酒恶习者或明显有焦虑症状、忧郁症者。

因此,降压不能只依靠降压药物降压,还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忌酒、心理治疗、运动、调整心态,有焦虑症状者服用抗焦虑药物等。

例如,一个公斤重的大胖子靠吃降压药将血压降到了正常,但他体重仍然不减,代谢仍不正常,血脂高、血糖也高,即使血压降到正常水平,但其他危险因素太多,预后也是不好的。因此,对于这样的病人,一定要控制食量,多运动,低盐,尽快减重等。要让病人相信医生,相信自己,绝大多数人的高血压通过努力都是可以被控制的。

误区八

年纪大了,血压高一些不要紧

不少老年病人来就诊时常说:“我都70岁了,高压毫米汞柱不要紧!”似乎血压随年龄可成比例地增高;还有的人说:“我的高压虽然高,可是低压降下来了”,似乎低压下降是好事。

实际上,高血压的标准无论对于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90毫米汞柱。老年高血压病人最危险的是高压(收缩压)升高。

一项对余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汇总分析发现,收缩压分别下降2毫米汞柱、3毫米汞柱、4毫米汞柱,中风危险下降18%、22%、26%。因此,别小看了几个毫米汞柱升高的收缩压,对于老年人预后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是低压(舒张压)过低。舒张压低于60~70毫米汞柱,也会增加中风、心脏病等发病的可能。

高压与低压之差(脉压)反映了老年人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弹性减退、变硬,心脏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将血由心脏打出去,因此收缩压升高,而主动脉不能有弹性地回缩造成舒张压上不去,老年人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反映了动脉硬化程度加重。

因此,老年病人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收缩压,若不及时控制自己的血压,大动脉硬化程度将越来越加重,收缩压将越来越高,而舒张压会越来越低,因为没有一种降压药只降收缩压不降舒张压的。这样会造成血压很难控制预后不良的恶性循环。

误区九

跟着广告吃药,可“治愈”高血压

从根本上看,高血压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的疾病,到目前为止,不可能被治愈,需终生服药。

有个病人花了数千元买来所谓“40多种中药提炼而成”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相信广告所说通过三个疗程的治疗使“高血压病病人不用终生服药”。但其结局是,血压并没有降下来。虽然短期服药血压略有下降,头晕、心慌等症状有所改善,但长期看不可能使高血压“得到治愈,不用终生服药”。

临床研究证实,对轻度高血压病人服用不含药的“药丸”,也同样能使40%左右的病人血压下降,症状改善。因此,即使血压短期内能下降,也不能归功于这种“特效药”。何况每个高血压病人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如有无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肝、肾、心功能异常等,每个病人都吃同样的“40多种中药提炼而成”的中药是不符合高血压“个体化”用药方针的。

因此,建议高血压病病人要耐心细致地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长期服药、平稳降压必有好处的观念,不要轻信广告,跟着广告吃药。

误区十

老年妇女服钙拮抗剂降压会加重缺钙

降压药中钙通道阻滞剂即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顾名思义似乎会阻断钙,影响钙的吸收。那么更年期后的妇女服用钙拮抗剂会不会加重骨质疏松?回答是肯定的:不会!因为这是两回事。

妇女绝经后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减少,容易出现骨质重吸收增加,造成骨质疏松。其次,由于年龄老化,长期摄钙不足,小肠黏膜萎缩,肠钙吸收功能减弱,这也是造成骨质丢失的原因。随着年龄增加,这些病理改变会加重,这就是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明显多于老年男性的原因。

骨质疏松的表现为周身骨痛、肌肉抽搐,严重时会发生脊柱、髋关节、腕关节等部位的骨折。一般可通过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来诊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为什么老年妇女发生高血压病后服用钙通道阻滞剂不会加重骨质疏松呢?这是因为钙是人体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游离的钙参与许多依赖钙的生理活动,调节心脏与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对维持正常血压起到重要作用。当阻断了细胞膜上的闸门——钙通道后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降低,会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心肌细胞松弛,从而血压下降。这种阻断作用并不作用于骨质,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雌激素减少毫无关系。因此,老年妇女服用钙离子拮抗剂不会加重缺钙。

误区十一

吃深海鱼油、卵磷脂能使高血压病病人血管软化

不少病人因长期血压很高,血管硬化而来就诊时说:为了控制血压,软化血管,他们坚持天天吃各种保健品,为的是将硬化的血管变软。

逢年过节,许多人喜欢选择保健品作为节日之礼送给亲戚朋友,有些保健品公司通过电视节目,组织居民抽奖推销活动,使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受到心血管病患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席专家郭冀珍教授给高血压病患者的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