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糖心对话遏制糖尿病高血压的发展,把握好
TUhjnbcbe - 2021/8/26 18:05:00
北京中西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两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估计,我国成人每4人中就有一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1],大量人群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CCMR-3B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约60%合并高血压[2]。

为了规范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疗,我们邀请了多位高血压和糖尿病领域权威专家进行“糖心对话”专题访谈。本医院武晓泓教授和浙江大医院蒋峻教授的观点与读者分享。

武晓泓教授:餐后高血糖具有预测预后价值,应积极干预访谈专家

武晓泓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胰岛素抵抗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甲状腺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医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荣获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部省厅级课题12项。现为DiabetesResClinPract(中文版)副主编、CurrentOpinioninEndocrinology,DiabetesandObesity中文版常务编辑、《中国糖尿病杂志》和《药品评价》编委、《中华糖尿病杂志》和《糖尿病天地/临床》通讯编委。

最近三次全国范围内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人群增多

过去十几年中,全国范围内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陆续开展。~年,杨文英教授带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14省市进行调查,其结果于年3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3]。年,宁光院士带领团队与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的“中国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糖尿病专题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4]。研究同时显示,国人糖尿病前期率为50.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对个监测点的17.9万人调查发现,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5]。由此先后开展的3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可见,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当前,针对糖尿病高发病率的控制已经迫在眉睫。一个国家糖尿病的控制水平主要体现在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个方面。多年来,慢性病的防治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我国糖尿病的“三率”控制亦得到了有效改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因为有庞大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临床依然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

糖尿病并发症——现代人群的“明面杀手”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包括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常见的有糖尿病酮症酸中*、高渗昏迷等,如发生这些情况,医院救治。慢性并发症相对于急性并发症更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忽视,其进展时间在5~20年不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涉及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本身并不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但糖尿病却可以加速大血管并发症进程与严重程度。微血管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特异的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全身脏器或多或少会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受累。因此,积极控制血糖将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餐后2小时血糖,可有效预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

中国2型糖尿病伴餐后血糖(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6]。我国4C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是研究血糖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全因死亡率等。研究入选近20万人,结果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预测糖尿病和上述疾病的效果更好[7]。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6]指出,PPG增高是导致HbA1c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PPG升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相关。因此,控制PPG是促进HbA1c控制达标以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策略。

探寻PPG管理的药物合理选择

控制PPG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饮食的质和量均影响PPG,餐后运动也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PPG。目前,各种降糖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FPG和PPG,以降低PPG为主的口服降糖药包括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和DDP-4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段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糖尿病患者中有较好的疗效。由于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对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具有较高安全性,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其中,伏格列波糖是新一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抑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为主。伏格列波糖在胃肠道内几乎不被吸收入血,不经肝肾代谢,主要以原型经肠道排泄,服药后的胃肠道反应(腹胀、排气增多)较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PPG药物。

蒋峻教授:科学的血压监测是做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关键访谈专家

蒋峻教授

浙江大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及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导师。

负责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论文20余篇。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浙江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

坚持科学血压监测意义重大

与心绞痛等疾病相比,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价血压控制情况,是不可行的。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目前,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诊室血压测量和诊室外血压测量,后者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有创的血压监测常见于监护室,对于危重患者的血压管理,通常采取桡动脉或股动脉置管的方式进行测量。而诊室血压可能导致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也难以发现隐蔽性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因此,推荐有条件的患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

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鉴别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评价血压长时变异,辅助评价降压疗效。测量时,患者需要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目前有很多电子血压计会关联具有上传数据功能的APP,下载一个APP后在血压计中测量所得的数值可自动上传至APP,使患者的院外血压管理更加方便、快捷。但对于老年患者,依然可以采用传统表格方式记录血压数值。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也是一种诊室外血压监测方式,可用于评估降压疗效、全时间段(包括清晨、睡眠期间)的血压控制。由于其准确性和全面性,目前学术界较为支持动态血压可以提供更全面血压信息的观点。

我们为什么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心对话遏制糖尿病高血压的发展,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