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发现,50多岁时血压升高可能会增加你日后罹患痴呆症的风险。研究人员报告说,与同年龄血压较低的人相比,50岁时收缩压在以上的人患痴呆症的几率要高出45%。
高血压和痴呆风险之间有何必然联系?
大家知道,高血压是一种导致进行性器官损害的慢性疾病,包括大脑。而大多数痴呆症病例与长期暴露于血管危险因素有关,很显然,高血压和痴呆症存在必然联系。
为什么美国将高血压的阈值降至?
在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上发布的《AHA/ACC高血压指南》中,将高血压的标准从/90mmHg及以上,改为/80mmHg及以上。而在此之前,/90mmHg是全球通用的标准。
对于我国存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情况,这一更改有着积极的作用。医学证据显示,血压在-之间的人患心脏病、中风、心力衰竭和肾衰竭的风险增加了一倍。新的美国阈值可以帮助保护中年人的大脑。
早期预防很关键
目前,临床医师只有在痴呆患者出现疾病迹象时,才进行治疗。然而,越来越明显的是,一旦出现脑损伤的迹象,逆转神经变性过程可能为时已晚。因此,早期用药控制血压,以防止脑功能进一步恶化很关键。
我国常用的降压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以上5类降压药物及其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首选降压治疗或维持治疗的选择。
因此,要控制血压,我们遵循用药“4原则”:
1、小剂量开始:能够达到控制血压目标的最小药物剂量是合理的,以达到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根据血压逐渐增加药量或联合用药。对于初诊即为2级高血压的患者初始即可给予常规剂量或联合用药。
2、尽量应用长效药物:谷/峰比值>50%的长效或缓释降压药物能够避免血压过度波动,更有效地控制夜间高血压和晨峰高血压,有效防止并发症出现。推荐1次/d用药能够维持24h药效的药物,提高患者依从性。
3、合理联合用药:对于初始测量为2级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推荐联合用药,可从不同机制降低血压,减少每种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合并高血压并发症者有各自推荐的首选降压药物。
4、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更适合的降压药。
遵循“2方案”:
1、降压治疗优先推荐以下联合方案:CCB+ACEI;CCB+ARB;ARB+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ACEI+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CCB+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不建议ACEI与ARB合用。
2、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疾病时,应从常用降压药物中选取对相应器官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如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患者首选ACEI/ARB类降压药;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或心动过速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要注意其他系统药物可能存在的降压作用以及与降压药物的协同作用。长期应用降压药物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和经济能力,以达到长期稳定用药的目的。
高血压不但损害大脑,包括肾脏各个器官都会遭到损害,高血压肾病更是恶化尿*症的“加速剂”。因此,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应以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选取合理的个体化降压方案,做到稳定长期用药,达到控制血压,减少各种并发症。